您的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观潮说课稿四年级上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29 09:36:23    

《观潮》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观潮》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展现了钱塘江震撼人心的壮美景象,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印象深刻。课文采用先总后分的行文结构,先开篇点题,总括钱塘江大潮是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为了表现钱塘江大潮之奇,按时间顺序先后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钱塘江景观。其中以潮来时的景观为重点,作者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由远及近地对钱塘江大潮的声音、颜色、形状进行描写,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惊天动地的声音和波澜壮阔的气势,摄人心魄。潮来后的余波和声音再次印证了潮水的汹涌,加深了读者对钱塘江大潮的壮美印象。整篇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别是语言富有画面感和感染力。课文所在的单元的阅读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所以教学本课文,应该重视引导学生朗读,去感受和想象作者笔下雄奇壮美的钱塘江大潮,充分体会自然之美,热爱自然之美。

二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是步入四年级的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写景抒情文。学生的语文基础还停留在三年级水平,积累了一定的字词量,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借助字典预习生字,从而读通课文;能够较为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在四年级之前,学生已接触过一些优美的写景抒情文,达到三年级所要求的阅读要素,如能够有意识地关注和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能够运用不同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能够初步感受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和想象画面等,这些课文阅读经历和阅读要素的达成使学生形成了对景物文章的初步的感知力,为四年级第一单元的进一步“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奠定了良好的阅读基础。

三 教学目标

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出发,结合课标要求,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理解生词,积累字词;

2 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想象课文所写画面,感受景物美(重点);

3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有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难点)。

四 教学实施

本课教学,由以下环节完成

直观导入,激发兴趣

说明:语文是要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才有灵性和生命力,所以对文章的感知需要生活阅历的支撑,西南山区的孩子很难见到潮水之状,缺乏直观感知基础,难以想象潮景,所以我以视频弥补,帮助稍后的课文感知。

具体设计:

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奇特的景象都非常有名,每年都吸引了许多的游客前去观看,有关于山的,有关于水的,下面这段视频是关于水的,请同学们认真观看

2 教师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

3 我相信,刚才的这段视频的景观一定使你们感到惊讶,今天要学的课文就是专门写这个景象的,请同学们先自己阅读这篇课文,把不会读的和不理解的字词标记出来,不认识的可以暂时跳过去不管,读完后我和你们一起在课上解决它们。

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说明:进入课文的第一件事就是读,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其自主连滚带爬地读,保持阅读连贯性,获取第一印象,随后再通过查字典、教师讲解的方式解决障碍,贯通全文阅读。

力求准确流畅,在此基础上改善初步感知。

1 学生读第一遍,自由朗读或默读均可,把不会读的字词找出来标记;

2 学生读后指出生字词反馈给老师,老师根据不同字词的特点针对性地指导;

3 疏通字词后,请同学们朗读第二遍,要求读得准确,读得整齐,读得流畅。

教师范读,学生感知

说明:教师对课文入情入境的贴切朗读,对帮助学生加深感知,走进课文情境具有直接的引领作用,增加课文对学生的感染力。朗读后的设问引导学生粗知课文整体脉络。

1 教师用心地朗读课文,读出首句的闻名,读出潮来前的平静开阔和期盼之情,读出潮来时的壮阔澎湃和观潮人的惊心动魄,读出潮来后的余波汹涌,久久难平。

2 教师抛出问题给学生初步思考,帮助整体感知课文,学生可自主探究讨论

问题1 请尝试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内容,可用课文中的原句,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问题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细读课文,充分想象

说明:这是课文教学的中心所在,通过重要字词理解加深学生对景物的感知,把握景物特点,给学生的想象建立感知基础,通过多次朗读,在朗读中想象画面,增强对景物美的体会,追求身临其境的即视感。应重视学生朗读,加强想象,阅读越入境,越读越入情,越读越得美。

1 品读潮前,想象潮前

朗读第二段,明确具体景物(首先点明观潮时间和观潮地点,作者登上大堤看到的景物有宽阔而平静的江面、蒙蒙的薄雾、屹立的古塔、中山亭、观潮台、小山、人山人海)

理解重要词语,感受景物特点(横卧体现江面的平静安详,笼罩使江面显得神秘,屹立表现了江边景物的庄严,昂首刻画了观众的渴望和好奇)

联结景物,想象景物,体会情感(再次朗读,单个同学试读,教师反馈)

2 品读潮时,想象潮时

朗读第三段,思考问题:潮来时先写了什么?所写有什么变化?变化是按什么顺序表现的?你如何发现这个顺序?

潮来时,观众的反应是怎样的?(抓住“顿时人声鼎沸”和“人群又沸腾起来”),写观众反应有什么用?

朗读第四段,思考问题:这段接着上一段写了浪潮的什么?(形状、色彩和声音,但更精彩)浪潮又有什么精彩的变化?(不断向“我们”快速移来、靠近,同时随着移来而不断壮大,浪潮的壮观达到了极致)

你从本段中感受到了浪潮的什么特点?(快、长、高、猛,威力巨大)你能联想到哪些成语来表现此时的钱塘江大潮?(惊涛骇浪、横扫千军、地动山摇等)你联想的依据是文中哪些词?如果用一个来概括钱塘江大潮的特点,你认为是什么字?为什么?

读到这里,相信同学们对钱塘江大潮的潮来时景观有了深入的感受,有没有自告奋勇的同学用自己的朗读把你对大潮的感受读出来呢?可请两位同学依次把潮来时的两段读完。

接下来请所有同学读这两段,边读边想象,用你们的力量展现潮来时雄奇壮阔的风采。

3 品读潮后,想象潮后

默读最后一段,思考问题:请用两个成语描述潮去后的景象,你能根据前面的内容解释这两个成语吗?能否用这两个成语分别造个句子?

在潮来时已经写了潮水的凶猛和可怕的声音,作者为什么还要在最后一段写潮水的凶猛和声音呢?大潮消失后,写江水涨水有什么作用?

请同学们朗读最后一段,表现潮来后的余波汹涌和消失后的平静。

总结写法,迁移运用

说明:回顾课文,梳理思路,借鉴写法,课下练笔。由阅读收获转化为写作收获

综观全文,回答问题,课文写钱塘江大潮的结构是怎样的?(先总后分)按什么顺序组织观潮的内容?(时间的先后顺序)作者是怎样抓住潮水的特点的?(声音、形状、色彩)

为了突出潮水的特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

可见作者描写景物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然后按时间的顺序把景物展现出来,请同学们向作者学习,课后去用自己的笔描写自己所喜爱的景物吧。

处理生字,学写生字

说明:抓住构字规律进行指导,重视示范书写。

按结构给后面的生字分类。左右结构的字有据、堤、盼、滚、顿、堵、犹,左中右结构的字有潮、渐,上下结构的有崩、震、余,半包围结构有阔、逐,霎为上中下结构。

学生试写,教师观察,列出易错难写字滚、顿、震、逐、霎,给出指导和示范书写。

板书设计

观潮

钱塘江大潮

潮来前 宽阔平静

潮来时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来后 余波难平

故为天下奇观

相关文章

🗒:「打工文案|随薪所欲」

2024-11-21 10:49:58

适合发Wechat的浪漫文案

2024-11-21 10:37:54

没天分的人,只能埋头靠岁月累积。那并不悲哀,只是人生常态

2024-11-21 10:23:08

爆笑加倍的显眼包文案~

2024-11-21 10:07:58

“我太穷了,”挑一句,笑晕你的朋友圈~

2024-11-21 09:52:54

二月二龙抬头问候语

2024-11-21 09:38:11